您好,欢迎来到哈尔滨师范大学服务育人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规章制度

 

燃气锅炉操作规程

 

2020年09月08日  点击:[]

   一、锅炉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 

  1. 检查燃烧室内炉墙、前后拱、前后集箱挂砖等是否完好,水冷壁有无变形; 

  2. 检查人孔手孔是否紧固。各进风调节门开关是否灵活; 

  3. 检查主气阀、排污阀、给水阀是否完好,冷却水是否畅通; 

  4. 检查旁通烟道门和直通烟道门开关是否灵活,扳扳所指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5. 检查安全阀是否正常,排气管、疏水管是否完好; 

  6. 检查压力表是否经过校验,指针是否正常。工作压力处是否划红线,照照是否完好; 

  7. 检查水位计开关是否完好灵活,不滴漏,高低水位处是否划红线,玻璃板是否清晰,两个水位高度是否一致; 

  8.检查各阀门及烟风门开关位置是否如下表; 

  11.检查鼓风机引风机地脚螺钉是否牢固,油位是否正常,引风机冷却水是否畅通,调节门是否灵活,执行机构是否完好,并启动风机,检查动平衡是否完好正常; 

  12.通知仪表工检查各种仪表是否正常,特别是高低水位报警器联动装置等仪表是否灵敏可靠; 

  14.通知水泵工检查给水泵及水系统是否完好,要求处于能启动状态。 

名称

开关位置

名称

开关位置

压力表旋塞 

 

调节器前后阀门 

 

压力表与锅炉筒间阀门 

 

仪表平衡器与锅筒间阀门 

 

水位计汽水旋塞 

 

仪表平衡器放水阀 

水位计放水旋塞 

 

各风室翻灰板 

 

空气阀 

 

给水总管出口阀门 

 

放汽直角阀 

 

主烟道门 

 

超压连锁压力表阀门 

 

旁通烟道门 

 

省煤器前后给水阀 

 

引风机出口烟道门 

 

全部排污阀 

第一道主汽阀 

 

调节器旁通阀门 

 

第二道主汽阀 

 

二、上水 

  1. 当检查工作完毕,检查项目均合要求时即可向锅炉内上水; 

  2. 启动给水泵,开启给水器旁通阀门进行上水,当省煤器出口集箱上空气阀跑水时,关闭空气阀,继续向煤炉上水,当水位上升到稍高于低水位线时即停止上水; 

  3. 上水速度不能太快,一般夏季上水时间不少于1.5h,冬季不少于2.5h; 

  4. 上水的水温不能太高,上水的水温与室温之差应<50度; 

  5. 在上水过程中应检查人孔手孔阀门水位计压力表及各连接处有无漏水现象,发现漏水及时处理; 

  6. 上水时仪表工应试低水位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 

三、点火升压与安全阀调整 

  1. 点火后开始用自然通风,随着燃烧的逐步加强,如自然通风不够时应启动风机以加强燃烧和保护膛负压; 

  2. 点火后炉膛温度应缓慢上升,不应太快,一般从点火开始升到工作压力应限制在3—4h; 

3. 在升压过程中可用放水、上水方法使各受热面均匀受热; 

4. 当空气阀冒出蒸汽时关闭放气阀; 

  5. 当气压升到0.05—0.1Mpa应冲洗水位表,冲洗水位表时要戴防护手套,脸部不要正对水位表,动作要缓慢。冲洗水位表顺序:A.放开水旋塞,冲洗汽水连管和玻璃板。B.关水旋塞,冲洗汽连管。C.开水旋塞,关汽旋塞,冲洗水管连接。D.开汽旋塞,关放水旋塞,使水位表恢复正常。最后关闭放水旋塞后,水位应迅速上升,并有轻微波动,水位表正常。如水位表上升缓慢,水位表有堵塞现象,应重新冲洗和检查; 

  6. 当蒸汽升压到0.1—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有水弯管,防止污垢堵塞; 

  7. 当气压升到0.2Mpa时,应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渗漏,并拧紧一下各连接的螺栓,操作不宜用力过猛,禁止使用超度超过螺栓直径20倍的扳手; 

8.当气压升到工作压力时,应调整安全阀的启压力。 

四、并炉与通汽 

  1. 安全阀调整工作全部结束后,锅炉气压调整到低于蒸汽母管汽压0.02—0.05Mpa时,开启第二道主汽阀进行并炉; 

  2. 开启第二道主汽阀时开启要缓慢,并注意管道中有无水击现象。若有水击现象,应停止并炉,进行疏水后再并炉,若无水击现象再逐渐开大第二道主汽阀,全开后再倒转半圈; 

  3.如蒸汽母管中无蒸汽,将锅炉内蒸汽输入蒸汽母管为通气。通气时应将锅炉气压调整到工作压力的2/3时,再稍开第二道主汽阀进行暖管工作; 

  4. 暖管时应注意有无水击和异常响声等现象,如有应停止暖管,清除故障后再进行暖管; 

  5. 暖管时间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到时如无异常情况即全开第二道主汽阀,全开后再倒转半圈; 

  6.并炉与通气时应严格监视水位和压力及时调整燃烧和给水。 

五、正常运行操作 

 1.并炉或通气结束后,即调整燃烧逐步提高负荷,向外送汽,开启连续排污阀并再次检查连锁位置,水位计等仪表是否灵敏可靠,当蒸汽流量超过10T/h,即投入自动给水调节装置; 

 2. 严格监视水位,应保持水位在正常水位线附近轻微波动,其上下受动范围不超过40mm。 

 3.当负荷突然增加好多时,水位会出现下降现象,当负荷突然降低很多时,水位会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在监视和调整水位时,要注意判断这种暂时的假水位现象,以免误操作; 

 4. 监视和调整水位时,应以只观水位为准,并经常以直观水位计较对低位水位计,如发现低水位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仪表工检查修理校对; 

 5. 应监视给水压力,其应在1.7—1.8Mpa为合适,若过高或过低应通知水泵调节压力; 

  6. 经常监视汽压,保持气压稳定并不得超过工作压力,根据气压和负荷情况既是调整燃烧,调整时应煤层厚度、排炉速度、引风量配合调整,保证在煤分层燃烧装置后200—300mm处开始燃烧,在挡渣铁前400—500mm燃尽; 

  7. 当负荷变化时,给烟量应相应变化,一般通过增加给气量进行调节; 

  8.炉膛应负压运行,一般应维持20—30Pa的炉膛负压,任何情况不得正压运行; 

   9. 压力表每周至少清洗一次,直观水位计每班至少清洗一次,安全阀应每周手动排放实验一次,高低水位报警器和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应每周实验一次,实验后作好记录存档; 

10. 经常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按时填写运行日志,保持运行日志整洁。 

 

六、定期排污 

  1. 应每班至少排污一次,根据炉水化验情况可能排污次数,以调节炉水品质; 

  2. 排污操作:先开第一截止阀,再开第二快速排污阀,并一开一关重复3—4次,排污结束后,先关第二道快速排污阀,再关第一道截止阀,最后开一下第二道快速排污阀,放掉两门间积水后再关闭; 

  3. 必须在水位偏高,负压较低情况下运行排污,并必须一人监视水位,另一人进行排污,排污时不得使水位线低于低水位线,防止发生缺水事故; 

  4. 每个排污点排污持续时间连箱不超过15s,下锅筒不宜超过20s,以免破坏水循环; 

  5. 应对所有排污点一个一个地轮流进行排污。不得同时对几个排污点进行排污,并列运行锅炉也应轮流进行,不得两台炉同时进行排污。 

七、临时停炉操作 

1. 锅炉接到停炉通知时,应与各工种做好联系工作; 

  2. 降低负荷,当负荷低于10T/h时,自动给水改为手动给水,逐步关小鼓引风机调节门,全关后停止鼓引风机运行; 

3. 关闭连续排污阀,停止连续排污; 

4. 调节给水量,使水位升到正常水位线以上时停止给水; 

7. 如全长停气时,应关闭气缸出口截门,并适当放气; 

  8. 临时停气后,应有专人监视气压、水位及火床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正常停炉操作 

  1. 司炉接到停炉通知后,应与各工种做好联系工作,逐步降低负荷,当负荷低于10T/h时,自动给水改为手动给水; 

2. 停止煤气装置送气; 

  3.先停止鼓风机,再停止引风机,使锅炉自然通风,关闭连续排污阀门,停止连续排污; 

  4. 注意监视水位,随时进行调节水位,使水位高于正常水位线,直至停止给水; 

  5.停炉6—8小时后,关闭主汽阀,切断与母管的连通,并开启放气阀放气; 

8. 停炉14—16小时后,如有必要可适当加强通风冷却; 

9. 停炉24小时后,并且炉水温度低于70度可放水。 

九、事故处理 

1. 缺水事故及处理 

A.缺水事故现象 

a.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或看不见水位; 

b.虽有水位但不波动,实际是假水位; 

c.水位警报器发出水位警报信号; 

 d.蒸汽流量大于给水流量,但若因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减少时,则出现相反现象; 

e.严重时可嗅到焦味。 

B.缺水事情处理 

a.先校对各水位表所指示的水位,判断是否缺水; 

b.用“叫水法”叫水,确定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 

 c.轻微缺水时,减少燃料和鼓引风,减弱燃烧,将自动给水改为手动给水,并缓慢向锅炉进水,同时迅速查缺水原因,等水位线恢复到安全水位线以上后,再增加燃料和鼓引风,恢复正常燃烧; 

d.严重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并严禁向锅炉进水; 

 e.若一时无法区分是严重缺水还是严重满水时,均必须按严重缺水处理。 

2. 满水事故现象及处理 

A.满水事故现象 

a.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或看不见水位; 

b.水位报警器发出高水位报警信号; 

c.给水流量不正常得大于蒸汽流量; 

d.严重时蒸汽大量带水。 

B.满水事故处理 

a.先校对各水位表,正确判断是否满水; 

b.用“叫水法”叫水,确定是轻微满水还是严重满水; 

 c.轻微满水时,应将给水自动调节器改为手动,部分全部关闭水阀门,减小或停止给水,并相应减弱燃烧,必需时可开启排能阀,适当放水,使水位降到正常水位时,再恢复正常运行; 

d.严重满水时,必须紧急停炉。 

3. 汽水共腾及处理 

A.现象 

a.水位表内水位剧烈波动,甚至看不清水位; 

b.严重时蒸汽管内发生水位; 

c.蒸汽温度和含盐量迅速增加。 

B.处理 

a.减弱燃烧、降低负荷; 

 b.完全开启连续排放阀门,并适当定期排污,加紧给水,保持水位正常; 

c.增加炉水分析次数,及时排污,降低炉水含盐量; 

d.锅炉不要超负荷运行; 

 e.待水位恢复正常,炉水含盐量恢复正常后再投入正常运行; 

4. 炉管爆破事故及处理 

A.现象 

 a.水冷壁或对流管束破裂不严重时,可听到冷水喷射的声音的; 

b.炉膛由负压变为正压,蒸汽压力降低; 

c.水位、汽压、排烟、温度迅速降低; 

d.冷水流量增加,蒸汽流量明显下降; 

e.炉排火焰发暗,燃烧不稳定,甚至死火; 

f.炉排上有黑煤堆,灰渣斗内有湿灰,甚至向外流出水气; 

g.引风机负荷增大,电流增大。 

B.处理 

 a.炉管轻微破裂,如果水位尚能维持,故障不会迅速扩大时,可短时减负荷运行,至备用炉启动后停炉; 

 b.炉管爆破后,不能维持水位时,应紧急停炉,如水位表中已看不见水位时,严禁同锅炉给水,紧急停炉时,引风机应继续运行,保持负荷,待烟气蒸汽排尽,方可停止引风; 

c.如数台锅炉并列运行时,应将故障锅炉与蒸汽母管断开。 

5. 水击事故及处理 

A.现象 

a.在蒸汽给水管道及省煤器内发生音响和震动; 

b.严重时法兰连接向外冒水、漏水; 

B.给水管水击处理 

a.改用备用给水管道,继续向锅炉给水; 

b.减少负荷,减少给水量,并开启空气阀,排除蒸汽、空气; 

c.检查各止回阀,使其正常工作。如损坏应更换; 

d.如省煤器产生蒸汽时,应改用旁通烟道。 

C.蒸汽管内水击的处理 

a.送汽,并炉发生水击时,应暂停送汽,并炉; 

 b.加强疏水检查分汽缸,疏水器是否灵敏,必要时改用旁通管进行疏水; 

c.降低负荷,减缓送汽,待水击消除后,再恢复正常送汽; 

d.如水位过高时,应适当排污,保持正常水位; 

e.控制炉水含盐量,避免汽水共同; 

f.严重时应暂停送汽。 

D.省煤器内水击的处理 

a.开启旁通烟道门,关闭主烟道门,使烟气走旁通烟道; 

b.开启空气阀,排尽空气或蒸汽; 

c.严格控制进出水温,防止汽化; 

d.检查止回阀,使其正常工作,如损坏应更换。 

上一条:燃气锅炉司炉工岗位职责 下一条:配电室安全及操作规程

关闭